復養遙遙無期,廢棄鵝舍滿雜草
民雄還不算太糟,遠離產地的都市區,根本連鵝都搶不到,撐不下去的,鵝肉招牌直接換鴨肉;有台中店家一晚只分配到兩隻鵝,熟客才吃得到;還有客人特地殺到民雄吃鵝,因為北部店家喊到一隻2500元。新北市一家經營了30多年的鵝肉店抱怨,一隻鵝的進價就要1500元,還沒算後續處理,而且有錢也買不到。
鵝價高漲,農民看得到卻吃不到。四湖曾經是台灣數一數二養鵝產地,禽流感摧殘後,許多本該是白鵝嬉戲的水池,成了雜草天堂,一路蔓延到屋頂。「這場大概也放棄復養了。」四湖鵝農吳祥斌說,農政單位要求案例場復養必須採密閉式,每坪建造成本要4萬元,許多鵝農連買雛鵝的錢都沒了,根本無力負擔,乾脆退出產業。
吳祥斌是少數還能供應鵝隻的農民,30年前接手祖父和父親的養鴨產業後,看好養鵝前景毅然轉型,7公頃地養了6萬多隻鵝,保留部分開放式水池,引進密閉的水簾式鵝舍、配合政府在屋頂搭光電板,無奈這次還是中標,被撲殺5萬6千隻,損失2、3千萬,幸好還有一個種鵝場逃過一劫,目前復養了6千隻。
到底禽流感怎麼發生的,他也摸不著頭緒,但是經此慘烈一役,他再也不讓外人進入鵝舍,也打算放棄30多年來戶外養殖模式,改成密閉式,加上屋頂太陽能板的發電收益,未來養鵝規模縮減到2萬隻。
不過言談中仍可看出他的不甘心和矛盾,「這是政府規定的,我無法抗命,但根本不知道有沒有效,養在室內如果有病毒就全中標,但我也可以肯定,非開放式的圍網沒有用,颱風一吹就倒了。」
民雄鵝肉節就是吳祥斌擔任養鵝協會理事長時輔導創辦的,眼見今年鵝肉節轉型,加上開放進口鵝肉,讓他擔憂,未來進口鵝會不會取代台灣鵝,「搞不好以後大家都吃進口就好了。」
《轉貼-上下游報導/記者林慧貞,原文報導GO》